close

前陣子密集唸書,從早上十一點左右念到晚上十點,持續不到三個星期我就有快要窒息的感受了。

(意志力太薄弱哩)

雖然說每學到一個新觀念,大腦會開心的跳起舞,卻有個小惡魔會跳出來告訴我說 "你要準備考試,趕快背!"

每次想到這個心情就覺得很差沒辦法好好的唸書而唸書,雖然很清楚的明白問題是出在我的念頭上啊

如果我非常的開心在念書,那什麼都打不倒我的!

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,自己念書的初衷是什麼,而初衷絕對不是為了考試! 

每次這個轉念也不一定能成功就是。。。。也是一直在掙扎啊

離開學生生活七年,腦筋不太用兩年,唸起書來真的很辛苦啊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純murmur,跟投射無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總之唸書這個過程我很喜歡投射這個概念,也常常注意自己與別人的互動間,彼此投射了些什麼想法、觀念、態度。

投射的意思是將自己的想法意念加諸在他人身上

MBAlib的解釋是:

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。是指以己度人,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,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,把自己的感情、意志、特 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。比如,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;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。

它能使我們對其他人的知覺產生失真。人們在對他人形成印象時,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就是假定對方於自己有相同之處,通俗的說就是“以及推人”“以己之心,度人之腹”。比如心地善良的人總也不相信有人會加害於他;而敏感多疑的人,則往往會認為別人不懷好意。

投射使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,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。當觀察者與觀察對象十分相像時,觀察者會很 準確,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覺準確,而是因為此時的被觀察者與自己相似。因此,導致了他們的發現是正確的。投射效應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,辯證地、 一分為二地去對待別人和對待自己,是剋服投射效應的良方。

(文轉自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6%8A%95%E5%B0%84%E6%95%88%E5%BA%94)

 


 

很有趣的,幾乎每一組對話,甚至是沒對話的過程中,都能夠察覺到一些端倪。

每一句說出口的話,都不會是客觀的,因為是從主觀的你說出來的。

這是我察覺到在這麼多人說自己有多客觀,或是看了很多疑似很有道理的文章後,感觸最深的心得。

1. 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每個人的立場皆不同,無法去評判誰是對的誰是錯的,但我們可以衷於自己的選擇與喜好並且尊重別人的。

2. 即使是我們接收到的,也是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詮釋,並非是他人的原意

所以也許我們的對話都建構在虛擬的假設之上,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,也難怪蘇格拉底只喜歡問人家問題。

 


 

以下是自己近期投射的例子:

A:欸我生日不想要驚喜哦!

B:反正蛋糕是我吃,不是妳!

(A只說了不要驚喜沒有提到蛋糕,B卻直接說了有蛋糕這件事,而且她會吃.....)

也在這種來回的投射間,彼此對對方的概念形成了更多元的瞭解。

 

心理學的觀念很難解釋,應該就是每個觀念都如此抽象,要用文字記錄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到的(考試碰到答案紙真的很讓人崩潰啊,明明就知道很多,卻寫不出來)

 

雖然考完試了,可以稍微放鬆,但卻覺得自己有更多更多的時間可以好好利用與學習,想繼續成長,不想要再荒廢時間哩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投射 心理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fe Lover 的頭像
    Life Lover

    一個人的心理學

    Life 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